垃圾分類不再是口號,這次玩真的了!
7月1日起,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》正式實施。住建部日前介紹,46個城市將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。根據(jù)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暫行辦法》,由住建部負責每季度對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行考核。此外,為落實細則,多地開始對基層干部進行考核與問責。
記者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推行多年的垃圾分類開始真正落地。推動這么多年,這一次,國家“動真格”了,垃圾分類終于不再停留于口號和倡導。
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、住房城鄉(xiāng)建設部《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》要求,46個城市將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,到2020年底,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(guī)和標準體系;2025年前,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(tǒng)。
據(jù)了解,此前,上海、北京、杭州、成都、重慶、廈門、合肥、廣東等均進行了地方立法,一些重點城市在城區(qū)范圍已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。
為推進垃圾分類真正落地,不少地方都規(guī)定,違反垃圾強制分類規(guī)范的各類主體將面臨包括罰款在內的多種處罰。重慶市、杭州市都規(guī)定,未分類投放生活垃圾且逾期未改的,對單位和個人處以不同額度的罰款。
多地還明確了管理責任人的法律責任,加大處罰力度。廈門市規(guī)定,對違法管理責任人可以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,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單位罰款數(shù)額10%的罰款;杭州規(guī)定,對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未履行職責等行為,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,情節(jié)嚴重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。
此外,上海、合肥等地還將履行生活垃圾分類義務與個人征信掛鉤。
垃圾分類涉及投放、收集、運輸、處置四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“一口茶葉渣就能毀掉一箱可回收廢紙。”宋國君說,生活垃圾混裝、混運,既傷害公眾的分類積極性,更破壞垃圾分類回收效率。目前,各地推出不少措施保證垃圾“分得清”。